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张通:孤独症康复
本文转自【现代教育报】;
自闭症没有特效药,无法彻底治愈。症状的改善主要通过行为干预,即康复训练。康复从业者在自闭症康复中发挥作用。重要作用。为提高孤独症康复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全国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将于2020年9月举办“全国孤独症康复教育人才实践培训班”,并跟进举办为期三个月的高级培训班,通过为在职自闭症康复人员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业务培训,帮助提升社会自闭症康复业务培训水平。据介绍,这是全国首次系统性的自闭症康复教育实践标准培训,将加快标准实践标准的建立。
康复行业急需克服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两大制约
近年来,自闭症患病率不断上升全球攀登,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为1/54。自闭症患病率的持续上升给全球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张彤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与常见病和多发病相比,孤独症相对较小,导致孤独症康复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我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面临四大挑战: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庭压力大、社会包容度不足。
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300万自闭症儿童,需要约33万名专业的自闭症康复教育从业人员。但到目前为止,从业人员只有2万名,服务国内自闭症患者的专业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也只有不到200名。与此同时,儿童精神科医生不到500人。自闭症康复行业从业人员绝对数量不足。
张彤主任介绍,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机构内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转行当老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同时,由于监管不力,个别营利性组织或个人误导、欺骗公众,诱导消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使陷入困境的自闭症家庭雪上加霜。
发展自闭症康复产业,必须加快康复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让康复更规范,让团队更专业,成为行业从数量和质量上双赢的首要任务。张彤主任说。
自闭症康复教育实践标准训练,重在“标准”
作为自闭症康复训练国家队,张彤主任介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多年深入医学、教学、科研三方面,为孤独症及相关障碍儿童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通过进修、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培养专业人才;并致力于自闭症及相关障碍的科学研究。
本次,全国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孤独症康复教育实践规范培训》,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等单位作为培训协办方,强调将医疗、教育、科研体系中完善、先进的康复经验引入孤独症康复领域,并加入到从业者的培训中。
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自闭症康复行业的发展。 张彤主任强调,本次培训重在“标准”,即明确医疗水平高、教育新标准的康复人员执业标准,实施标准化康复技术和康复模式,培养专业、合格的康复人才。自闭症康复团队。
培训只是第一步。张彤主任提到,在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的指导下,国家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将完成四大培训。目标:一是与专业机构和行业专家共同建立孤独症康复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专业能力培训规范从业者的准入标准,为孤独症康复行业储备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二是建设自闭症康复产业康复专业教材,建立专业数据库;三是通过标准化培训,在全国建立领先、示范性的自闭症康复示范机构,实现标准化康复模式的复制推广;第四,建立孤独症远程咨询平台,帮助基层康复人员进行在线培训。
对于未来的规划,张彤主任透露,国家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也将在“广”、“精”的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本次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分层培训,培养中高级孤独症康复专业人才,打造中国孤独症康复行业高端人才,提升孤独症康复教育质量??。